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正确描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能够初步正确分析光照图,准确认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图示表现。
【重点难点】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结合实例,说明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 知识链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速度。
二、 独立预习:
(一)基础知识记忆
一、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高度.
2.变化规律
(1)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至日:_____________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3)冬至日:_____________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秋分日:自________________向两极______________.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两地(直射点、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的纬度差。
二、昼夜长短
1.变化规律(北半球)
(1)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_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_____,夏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___________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_现象.
(2)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_半球,昼长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冬至日时,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_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现象.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全球各地昼夜_________,各为12小时.
2.昼长的计算
(1)昼弧度数÷15°/h
(2)24小时×昼弧长占整个纬线圈长的比例.
(3)[12-日出时间(地方时)] ×2
(4)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三、四季
1.夏季:白昼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季:白昼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四、五带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__________阳光直射现象.
2.南、北温带:在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 .
3.南、北寒带:在南、北极圈之内,_____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三、我们一起做、一起画
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此时在晨昏线上;若小于零,说明此点此时为极夜。
如图所示回答:
(1)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2)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
2. 昼弧和夜弧、昼长和夜长
晨昏线可以把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昼弧与夜弧的比例关系。即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平分;昼弧短于夜弧,则昼短夜长。若某纬线全部位于昼半球,则该纬线出现极昼现象,若某纬线全部位于夜半球,则该纬线所在地出现极夜现象。据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