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象和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感受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忧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出作者用意象展现的"痛苦与灾难"的当时国民生存状态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2、品味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体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暴虐地扑向中华大地,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人们被黑压压的枪口对准着,就像一头头羊羔,被战争的大火无情地炙烤着,扭曲着。黑暗,缓缓地掩埋那布满尸体的战场,灰烬中偶尔露出一只焦黑的手,或者是一个血肉模糊的头。悲剧朝每一个方向无所顾忌地扩张,人们在绝望的大地上哀泣......于是,艾青就用雪为背景写下了饱含血泪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思考:你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患,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所以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苦、忧郁的。
2、在作者的情感指引下,要求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一段诗,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设想:可追问为什么选这个段落,力求学生能在诵读中体会感情,体会到中国正处于一种灾难当中。
三、体会意象的基本内涵--苦难的中国人民
1、为了表现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承受着的"苦痛与灾难"像雪夜一样广阔而漫长,作者选了哪些主要的意象,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呢?
明确: "苦苦前行的农夫""失去保护的少妇""流离失所的老母亲""向天乞援的垦殖者"(学生也许还会说"雪"、"大地"、"风"等)
2、以同桌为单位,寻找一个特别让你有感触的意象,进行诵读和分析,交流你心灵被震撼的原因。(步骤:诵读--分析)
(1)苦苦前行的农夫
"赶着马车"的"中国农夫""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可见是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在沦亡了的国土上,早已到处为"寒冷"所"封锁",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却不得不离开那片熟土。
"你要到哪儿去呢?"--实际上是在说"你能到哪儿去呢?"这里虽然没有仰天长啸之悲,却让人悲痛之至,只因为无家可归,而且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