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3)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3)第1页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拿来主义(教师)

【学习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自主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吝啬(lìnsè) 玄虚(xuán) 蹩进(bié ) 残羮冷炙(gēng zhì)脑髓(suǐ)

孱头(càn) 自诩(xǔ) 掘起(jué) 磕头(kē) 徘徊(páihuái) 譬如(pì) 国粹(cuì)

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

(1)礼尚往来 (2)大度

(3)残羹冷炙

(4)冠冕堂皇

(5)孱头 (6)玄虚

(7)国粹

【整体感知】仔细反复朗读文章,思考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3.怎样"拿来"?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

  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