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吨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 课件
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 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 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猜体重
(1) 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 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 1吨有多重
(1)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 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 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 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 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 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 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 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 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 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 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 单位换算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 巩固、应用
(1) 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 鲸 山羊
50吨 60千克 4吨
(2) 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