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复习:上接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回忆一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黄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点?
(高大、完整)
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叫黄河象?)
(是怎样形成的?)
二、指读第四段:
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
指答:
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
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
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
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
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
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
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
板书:斜插脚踩
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
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
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
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
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
2、汇报:
据沙土和砾石?(水)
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
(1)天气--炎热
(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
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