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五)
一、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使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4.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1)"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2)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酷的掠夺性和欺骗性。
(3)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阶级关系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又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改革后的农民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和农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