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课时教案
科目:政治 教师 授课时间:第14周 星期三 2017年11月27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本节课题 按劳分配为主体 课标要求 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及必然性;
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意义。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理解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观察社会能力,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信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课理解和运用重点,不是难点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结构,对当前收入分配可能存在偏见。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劳动光荣的信念。
学生有感受但很陌生,需要从生活实际上升为理论并理解其内涵换算按劳分配 教学重难点 按劳分配的原因、换算和判断 提炼的课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练习册、多媒体、电脑、音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1、 问题设置:说出储蓄、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的特点,并把这四种投资方式从收益和风险的角度排序。
通过抽查学生回答问题,督促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复习与记忆,强化基础知识。
2、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8-60的内容,梳理出主干知识点,并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熟悉内容,整理知识点,提高阅读能力和动手能力。
3、合作讨论展示课件:多媒体重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设疑:我国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劳分配吗?再以多媒体显示"某学生一家的收入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识进行选择性的回答问题,能够做到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4、按劳分配的含义的解读;2.按劳分配确立的原因及意义。
(1) 客观必然性、原因
①物质基础(最终、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前提、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
(2)意义:①劳动者收入与劳动的数量质量结合,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其学习技术提高技能促进生产发展 ②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③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劳分配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劳优酬,必然出现收入差距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符合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
教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学生透彻的理解抽象的概念。
★判断标准:
1、国企、集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都属于按劳分配
2、农民从承包的土地、林场等生产经营取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