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共12份打包)(新人教必修1)
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共12份打包)(新人教必修1)第1页

  

  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一、整体把握

  1.分别划分两篇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别了,"不列颠尼亚"》

  点读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叙述了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彻底结束。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是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和离开香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点读 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绘布热金卡美好的和平景象。

  第二部分(3~15自然段):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与标题和首段呼应,突出主题,使结构完整严谨。

  二、细部探微

  2.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点拨 标题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历史终被洗刷。

  3.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第4自然段,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笔墨介绍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有何作用呢?

  点拨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其作用大致为:第一,在结构上,给读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总督府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6时15分尚有1时35分,这样可以较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第二,在思想内容上,以总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另一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自豪与喜悦。

  4.《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点拨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