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 第四单元 主备人: 李玲丽 课题(课时) 夜莺的歌声
使用人: 李玲丽
郑雅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地学习、生活着。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孩子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快速读下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 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1)字音。
木屑(xiè) 削(xiāo)苹果 尘埃(āi) (2)字形。
喂:不多一撇。滚:不少撇。毁:左上是"臼",笔顺是""。
惯:右上是""笔顺是""。
2.说说你对课文题目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题目。
"夜莺"指为游击队报信的孩子,他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消息。
(2)课文内容。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消灭了很多德国侵略军。
3.质疑问难。
三 默读课文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的?(夜莺的歌声。)
2.还可以说是按什么顺序?(事情的发展。)
3.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四部分,迅速浏览,看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歌声引敌以歌声传情报转身钻入树林,消灭敌人又响起歌声)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题目,老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因为课文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孩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包围圈,并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信,最终消灭了敌人的故事。)
2.导入新课: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面对一群德国鬼子兵,表现得沉着、机智。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这位"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精神了吗?
二 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边读边想边标注。
2.班内交流。
(1)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在空无一人的村子里,到处是黑色的碎瓦,烧焦的树木,然而"小夜莺"却悠闲地唱着歌。他唱一阵,停一会儿,好像在喘息,其实是在观察周围的动静、侦察敌情。发现敌人后,他唱得更起劲儿了,他已经做好引敌上钩的准备了。
(2)"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会学杜鹃叫,这样为给游击队报信做了准备。可见他与敌人周旋很有经验,十分巧妙。
(3)"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这是在暗暗地骂鬼子,既不使德国鬼子有觉察,又表达了他心中对敌人的憎恨。
(4)"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面对鬼子不能直接骂他们是鬼子,把他们称为野兽,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他是在麻痹敌人,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同时,学不同的鸟叫也为同游击队联络做了准备。
(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小夜莺"不着边际的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他什么都不懂,只是个顽皮的孩子,巧妙地掩护了自己。
(7)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他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三 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
1.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2.自读或分角色朗读。
3.指名朗读。
四 总结全文,体会领悟
1."小夜莺"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啧啧称赞,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小夜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一介绍了"小夜莺"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
2."小夜莺"的一些语言、动作、神态,从表面来看,他是活泼顽皮,不懂事理,可这正是他与敌人周旋、引敌上钩的手段。这些句子都有深一层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呢?(画、读、想情境,思考原因,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