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年级)
课 题 《涉江采芙蓉》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和苦难观。 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情境导入
东汉末年,有一群文人,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大量的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它"一字千金"的魅力。
二、设疑自探
通过预习,根据诗歌学习的重点,以同学们最想了解什么问题为引,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整合自探提纲:
1、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2、诗歌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解疑合探:请同学们针对我们梳理的问题,结合诗歌,先独立思考并做好并做简单的记录,同时做好小组讨论的准备。 补充修改
1、 关于诗歌的意象
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
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芙蓉:亦称荷花、莲花、芙蕖、菡萏
①兰与芳草指的是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
香花美草在屈原时代就被赋予善与美的高洁品性,后代诗人又把穿着、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为刻苦自修。
②旧乡则代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长路、 旧乡"正把游子对"故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③芙蓉:
君子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质高洁 、 气质优雅、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的代言。
佳人之花--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爱情之花-----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2、诗人情怀: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采之欲遗"--------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所思在远道"--妻子思念丈夫;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丈夫思念家乡的妻子。
因此,本诗抒发的是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痛苦惆怅之情。
四、质疑再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都已解决了,大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现在提出来。
问题预设:
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3、诗歌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1、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
一个夏日,江边是芬芳馥郁的兰与芳草,花香日暖,江上芙蓉朵朵,赏心悦目,一幅纯美静谧的画面,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意在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一串真纯自然的动作描写:
①涉江而采的动作描写
采:采的目的--遗所思(纯洁美好)
采的方式--涉江 (真挚深沉)
采的结果--所思在远道,遗之不得
抒情主人公来到这江边,看到芙蓉花开朵朵,美丽动人,自然有采摘的冲动。他采之的目的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这是中国古代的折芳馈赠的传统----- 因为内心对你的纯洁美好的爱,因此看到荷花想采摘而赠予你;又因为爱得深沉不肤浅,因而不惜涉江之劳,也许我不善划水,不懂荡舟,但一定要涉江把花摘到,赠予最爱的你。但,知心人却远在天涯,"路远莫致之",美丽的东西不能送达,即使这点情意都难以传递。于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还是不甘心,仍要回望故乡,那儿有我的牵挂。
②还顾而远望的动作描写: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权且当归。
方式:还顾 结果:长路漫浩浩,归之不得
通过想象活动完成归去的目的:还顾望旧乡,故乡的山水是那么的亲切,父老乡亲是那么淳朴,关键是淡去这背景,清晰的,放大的是你啊,日夜思念的人,看到你的容颜因思念的煎熬而日渐憔悴!还顾,回望更显得对故乡的依恋,对思念中人的深沉爱恋。
3、一处对写(悬想)的手法,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
将丈夫与妻子空间转换,写出了异乡思家的情景,也构成了夫妻二人空间上的共鸣,由涉江到采再到还顾的一串动作自然、纯真,也说明了二人的情深意笃,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途遥渺,相聚无望,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可见这种爱至深至真至纯至上,令人感佩而崇敬。
总结:《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
(1)意境高洁清幽 (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运用拓展: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含义,说说这首诗与《涉江采芙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庭中有奇树》: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满树绿叶中开出茂密的花,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美丽的一株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花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1、相同点:
①两首诗都表达了主人公是想将美丽之物赠给自己最思念的人,可是都因 "所思在远道" "路远莫致之",而没能如愿,于是就蒙生出了人物内心的凄凉、惆怅。
②以乐景衬哀情:人们总以为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将她放在孤身独处的凄凉环境,可未曾想到将人物置于美好或欢乐的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效果更强。
2、不同点:
《庭中有奇树》是完全站在女子的角度上抒情,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涉江采芙蓉》却是用了对写(悬想)的手法,将丈夫与妻子空间转换,既写出了游子异乡思家的情景,也构成了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笃和空间上的共鸣,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六、学科班长总结
结束语: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自古以来,世间的凄楚悲怆可以数出千千万万种,其中以"无奈"两字最为苍凉。没有一种生命可以和时间匹敌,即使是目睹沧海桑田的神仙。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大约是那不可超越的无奈以外,偏偏还有一段与无奈相抗衡的感情。用一年的时光去等候一年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去守望一刻的团圆,难怪世人慨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布置作业:熟练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