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三单元《吻火 》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三单元《吻火 》教案第1页

吻火

梁遇春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和主旨,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和主旨,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徐志摩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响,在文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都掀起过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新月》月刊、《诗刊》等杂志先后推出过《志摩纪念号》专刊。甚至对新文学颇有成见的《学衡》杂志也出版过纪念专辑。陆小曼、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杨振声、韩湘君、方令孺、储安平、何家槐、赵景深、张若谷、陈梦家、方玮德、梁镇、朱湘、程鼎鑫、虞岫云、陆费逵、舒新城等众多作家都发表过悼念文章或哀辞挽联,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新月派"的灵魂人物。胡适的《悼念志摩》、凌叔华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都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代表性文章。

从相关资料来看,梁遇春和徐志摩似乎并无非常密切的交往,他的悼念文章却另辟新径,别具一格,从数量极为可观的"悼徐"文章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与作者独特的角度选择、高超的艺术功力是分不开的。

在短短五百多字的篇幅中,作者既没有详细、全面地叙述徐志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浓墨重彩地书写与诗人交往的重大事件,而是通过精选两个最能体现诗人个性气质的"特写镜头",即其"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传神地勾勒出徐志摩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诗人亲吻人生火焰的人生态度和人格追求的高度赞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写人首选眼睛:"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文章开篇即告诉我们,作者是通过对与诗人交往的所有情景进行筛选后,才把聚光镜头对准了诗人眼睛的。那么诗人的眼睛究竟有何魅力呢?作者先说诗人的眼睛是"银灰色的",紧接着又予以否定。其实,这既是作者的错觉,又是作者最真实的感觉。参详人生真谛、探索宇宙奥秘的"惊奇的眼神"是诗人眼睛的"神韵",也是导致作者产生错觉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对"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还是"日常的琐事",诗人都对其充满"惊奇",这是诗人不同于常人之处。接着,作者又从记忆的仓库出提取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动作:吻火。这本是诗人玩笑时的幽默语言。作者却慧眼独具,认为"这句话真可以代表他对于人生的态度",这就是诗人亲"吻"生活之"火"、投身生活烈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对诗人而言,"惊奇"的态度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惊奇"是"吻火"的原动力,"吻火"则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正如文中所写:"难怪他天天惊奇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了,歌唱出人生的神奇。"没有充满"惊奇"的迷人之眼,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最后一节,作者以极为奇特的想象,为第三节的理性思考做出了最佳注脚,把意外失事的悲惨事件想象为徐志摩诗意人生的最壮丽的升华和最彻底的"圆满",可谓"化腐臭为神奇",表现了对徐志摩人生态度的高度赞美。

问题探究

一、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特色?

与众多怀念亲友的文章有所不同,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克制。如1931年凌叔华在《晨报·学园》发表了深切悼念徐志摩的《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有这样的文字:"我就不信,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