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的
1.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及相互作用力大小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2.能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具
小弹簧(每小组一个),演示用的两块铅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是根据哪些现象和实验总结出来的?
可答:将木棍折断需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排斥力;将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
教师可再演示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接一起的实验,加深对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进一步证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学生分组实验:慢慢用力弯曲橡皮,观察橡皮受力后的状态变化,着重分析橡皮发生形变时为什么有弹力产生。
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应使学生体会到弹力是宏观领域中的力,实际上是物体在形变时内部的相邻两边大量分子相互作用力的总和。
学生分组实验:用手压缩小弹簧。观察弹簧形变的情况,并分析压缩弹簧时为什么也有弹力产生。
用手压缩弹簧时,压到一定程度就很难继续压缩,弹簧产生一种抗拒压缩的力,这力就是宏观表现出的弹力,实际是弹簧截面两边大量分子互相排斥的结果。
小结: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的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称为分子力。
2.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读书得出答案,并进一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