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5、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时期,人们把今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
2、 帝时,为联络被匈奴赶走的 人,派 于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 年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 管理西域。从此今 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 通过 、 到达 ,最后到
5、汉武帝后,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历史上著名的 。
6、东汉时期, 在西域苦心经营了三十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他曾派部下 大秦(古罗马)。 年大秦派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思考:1、在课本示意图中找到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位置,它们和西域有何关系?
4、结合课本完成P86探究练习题:(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5、结合课本示意图,画出丝绸之路的简图。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分析丝绸之路为何会没落?这条中西要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作用?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 时间
汉通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