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 精准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各自特点。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

  (2)赫鲁晓夫执政。

  2.措施

  (1)农业: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2)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评价

  (1)意义: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

  (2)局限:①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②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实际。③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的原因:①在斯大林体制下,国家为积累资金发展工业,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