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湘教版 必修二 第2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
2018-2019学年 湘教版 必修二 第2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第1页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教学设计意图】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活动建议,本着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理念。以家乡--牡丹江的发展变化为例,感受并分析城市化的含义、标志、意义、动力,引导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概括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城市化的特点,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准确描述地理现象特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地理2"所阐述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在整个模块中占重要地位。人口的地域分布形成聚落,而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因此本章是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延续。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对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章是学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铺垫。

本章第一节是从静态角度分析城市区位、城市的空间结构等,而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角度探讨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前一节内容呼应,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而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学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结构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一、城市化,从理论上叙述了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从三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并配有世界城市化推进的插图,直观展示了自产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三、城市化特点,教材利用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活动来阐述城市化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概括、准确描述城市化的特点。教材最后安排阅读"中国的城市化"与前面城市化之后安排阅读"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相呼应,这部分符合"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思想,有现实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归纳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居住在市区的不同区域,对城市环境比较熟悉,属于身边的地理,这是学习本节的有利一面。但学生们都是90后,生活阅历少,缺少对城市的变化过程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不利的一面。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易产生共鸣。本节课就是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运用地理术语去描述、理解城市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