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3.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诵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1.走近作者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2.背景介绍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3.积累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