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渔父 学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渔父 学案第1页



文本11 渔 父

《楚辞》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思维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脉络。3.文化目标: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体会他们思想的精髓。4.审美目标:赏析用对比手法阐述人生态度,凸显人物品格,彰显文章主旨的写作特点。

激趣导入 直面人生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是选择"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处世态度,还是选择"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来聆听屈原与渔父那来自远古的绝响。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屈原既放(被放逐),游(行走)于(介词,在)江(湘江)潭(楚国方言,指深水),行吟泽畔,颜色(脸色)憔悴,形容(形体容貌)枯槁(枯瘦)。渔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见(看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楚国官职,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屈原曾担任此职)与(句末语气词,吗)?何故至于(到)斯?"屈原曰:"举(全)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是:这。以:因为。因此)见(被)放。"

  请概括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屈原的特定情况及渔父的问话。

  (第二段)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拘泥,执着)于(引出对象,可不译)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搅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吃)其糟(酒糟)而歠(饮)其醨(薄酒)?何故深思高举(指行为高出于世俗),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呢)?"

  请概括段意:渔父对屈原的问话。

(第三段)屈原曰:"吾闻之,新沐(洗头)者必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新浴(洗身)者必振衣(抖掉衣上的尘埃)。安能以(介词,用)身之察察(皎洁的样子),受物之汶汶(玷辱)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