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一、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和黄老之学的哲学观
西汉初年刚刚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人民需要安定。于是,西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而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符合了当时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需要。
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原因
1.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恢复,西汉的王国问题和边疆问题越来越突出,"无为而治"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要求,实行新儒学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西汉国力强盛,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有为"而治。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
1.内容
(1)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实行仁政。
(3)"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轻徭薄赋。
(4)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指道德和道德规范。
2.评价:巩固国家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靠上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仁政;兴办教育,有利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3.能够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总体上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了当时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即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全国服从皇帝。这正好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胃口。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全国的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等主张。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来统治人民,人民必须接受天子的统治。但人君必须爱护百姓,否则,上天将降灾祸于他。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董仲舒提出限田等主张,来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所有这些,均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
★四、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1.仁政实质是人本主义,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安定太平。
2."和"的精神,贴近人情,易被百姓接受。
3."中庸"适宜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
4.从根本上说,大一统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更利于我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以致用
【例1】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的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