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导学案 教师版
一、巧设迁移:
二、展示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把握"丁香"这一意象,体会本诗情感。
2、欣赏本诗,把握反复、排比两种修辞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研讨--展示评价--总结点拨--训练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灵看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三、自主探究:
1、作者背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叶圣陶送给他"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诗歌,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加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1928回到上海,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曾经历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辗转漂泊,但从未放弃过译、著工作。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这首诗约作于风云动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2、"知人论世"是诗歌的一种鉴赏方法,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情感。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一个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作者运用这个意象,也就是想借它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
意象:"丁香"的代表意--孤高、美丽、忧愁。
3、请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4、情感探究:
(1)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这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后,再来品味这首诗。(听教师范读或录音)
(2)作者到底想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情感呢?并结合书后第二题与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体会本诗情感。(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并记录)
(3)请把你对本诗情感的体会与你全班同学分享。
《雨巷》通过对梅雨时节江南小巷阴沉的图景的描写,创设了一种凄凉朦胧的意境,抒写了诗人苦闷、彷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的情感。
四、内化巩固:
1、明确以下手法:
①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②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修辞 语言单位的数量 语言单位的关系 语言单位的文字 反复 2个或2个以上 意思一样 所有字相同 排比 3个或3个以上 意思并列 个别字相同 2、牛刀小试:
(1)判断下面两句话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