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第1页

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地理1)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教学分析

【课标解读】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1》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各圈层之后的最后章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也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原理。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个重要原理,对《地理2》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地理3》谋求区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形成综合思维和全局观。

  教材思路

  教材在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原理主要从三个方面逐渐深入、层层递进进行分析。

  1.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通过水、生物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地理环境,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2.接着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藏羚羊数量的相对平衡说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会产生新功能。

3.最后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和湖泊的演变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