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学案第1页

  第5课杜甫诗三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 作品   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 评价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二)人物轶事

  1.一麻袋习作

  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这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又呈吴郎

  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了一首诗去劝告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辞,这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

  

  (一)背景链接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这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766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