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案(1)第1页

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三个具体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其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进而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反应的吸热和放热的原因,使思维具有全面性;最后借助能量-反应过程图,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基于化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本节课采用自热饭盒题材导入又以它结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就。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感性化学逐步过渡到理性化学。

  通过多角度的设问等开放性措施,让学生真心实意的参与课堂。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课堂的实效性才会更好。本节课使用手持技术测量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仅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1课时,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要注意前后呼应与衔接,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形态。学生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相对比较薄弱,因而这种学科思想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特别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以自热饭盒来作为课的开始和结束。

  2.实验技能基础

  通过高一上学期实验课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但是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还需要提高。本节课在化学数字实验室上课,将要用到温度传感器,虽然以前没有接触。但是在氧化还原的教学中,使用过电流传感器,因此学生对于仪器并不陌生。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和中和仪器的使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通过从微观角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