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教材实验(九)--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国考5年未考)
(地方卷:2017江苏卷;2014安徽、上海卷;2013江苏卷)【师说考问】
考问1 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考问2 实验流程
(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
、
[思维深化]
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分析
(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量。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大部分动物),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Ⅱ分裂。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
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实验图像的观察及鉴别
1.[2014·安徽卷]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由图可知,甲表示减Ⅰ前期,乙表示减Ⅰ后期,丙表示减Ⅰ末期,丁表示减Ⅱ后期。甲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B错误;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