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教学实录】
(黑板右侧显示:学习目标:1、文本内容:言简意赅
2、文本内部:字字珠玑
3、文本背后:世事人生
(多媒体播放低沉的歌曲《诀别诗》,歌声婉转悠扬,同学们进入意境。)
(上课铃响,歌声停止。)
师:诀别的旅途,虽然苍凉,却显温暖,而如果一个人生命的最后一段路连诀别也不曾有呢?好,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有两大源头,首先,我们来齐读《诗经》中的《蒹葭》片段。
(屏幕左侧投影: 诗的国度,两大源头:
--《诗经•蒹葭》)
(生齐读,声音洪亮。)
师(用手指屏幕):芦苇,霜露,流水,远途,伊人,一种来自乡野大地的人间情味扑面而来,像刚刚收割的麦子那样诱鼻,民间的歌者用最干净的汉语短句表达了最典雅的喜怒哀乐,可是,在千年的吟诵中,我们只找到了被刻画的形象,但是刻画者是谁呢?
生:不知道。
师:对啊,我们想要赞美,却不知该赞美谁,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生:屈原--
师:谁都知道他的作品,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究竟写了什么。
(屏幕右侧投影:遂古之初,【三皇五帝: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
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天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师(手指屏幕右上方):自此,人类开始用自己还不甚明亮的眼睛追问苍天;(指屏幕右下方)用自己不甚坚实的双脚丈量大地,这一切都始于屈原,如果说《诗经》是把诗写在了万家炊烟间,那么屈原就是把诗写在了自己的身心上,但是,别人能理解吗?
接下来的两课,我们将进入一位孤独者的心灵,去体味一个孤独灵魂对尘世的超越。
看着我们确切的学习目标:
(投影:1、快速把握文章结构,简明、准确概括屈原的一生。
2、自学解决并牢固掌握1-6段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现象。整理掌握"穷"、"属"、"伐"三个重点实词。
3、掌握"关键词"的写作技巧,并用之描绘屈原形象。)
师:准备好了吗?
生(齐声):准备好了!
师:三分钟快速回顾课文,一分钟思考,讨论,解决: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学生快速翻阅课本,回顾课文,三分钟后,热烈讨论。)
师:时间到,找出:什么字,在哪个位置?每组的四号。
生1:我们组概括的第一个字是"任",在课本第一段;第二个是"疏",第二段最后"王怒而疏屈平";第三个是"黜",第四段;第四个是"迁",第十段;第五个是"死",第十二段"屈原既死"。
师:四分,有一个子不是很准确,屈原是怎么死的啊?
生2:三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沉"。
师:准确,二分,看屏幕。
师:简单的五个字,就可以概括出诗人的一生,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代诗人香消玉殒的整个过程,对文本的概括就是要精炼。
(同学们迅速整理笔记。)
师:文章脉络我们把握清楚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细细读透全文,课文都预习过了,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讨论,明确各个词语的准确解释,待会用屏幕直接检查,四分钟,前两段,开始!
(同学们迅速行动,细细研读文章,不时互相交流,讨论。)
(屏幕上方投影:文本的大厦,构建于语词的砖瓦:)
(四分钟后......)
师:时间到,抬头!
(投影:1段: 为楚怀王左徒:
明于治乱:
入: 出:
2段: 心害其能: 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
平伐其功:)
师:合起课本来,每组的六号抢答。
生3:四组,"为"是"担任"的意思;"入"是"国内","出"是"国外"的意思;"害"是"嫉妒","属"是"写作","夺"是"改变","与"是"允许","因"是"于是","伐"是"自夸"的意思。
师:完全正确!五分!这些词语的意思弄明白了,不愁课文不理解。看屏幕显示答案,拿不准的同学马上改正。
(投影:1段: 为:担任 入:国内 出:国外
2段: 害:嫉妒 属:写作
夺:改变 与:允许
因:于是
伐:自夸、炫耀 )
师:抓紧时间,第三段,五分钟!
(同学们迅速投入到第三段的梳理,交流,讨论,释疑。)
(老师根据课件提问,学生4、5、6、7踊跃回答,学生8、9给予订正。)
(投影1: 3段: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信而见疑: 盖自怨生也:
明道德之广崇: 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投影2: 4段:
屈平既绌: 齐与楚从亲:
楚诚能绝齐: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
厚币委质事楚:
使使如秦受地: 大兴师伐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
(投影3: 5、6段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设诡辩:
使于齐,顾反:)
师:同学们的回答印证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只有从一片一片的砖瓦入手,才能建起巍峨的大厦。我们进入下一环节。
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