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五城南旧事(节选) 2课时 教案(2)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五城南旧事(节选) 2课时 教案(2)第1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五城南旧事(节选) 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剧本所体现出的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相思。

2.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体味音乐描写的作用。

3、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剧本语言。

2、体会本剧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教学难点:把握剧本中"厚嘴唇的人"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与幻灯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电影《城南旧事》及其主题曲介绍

  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曲《骊歌》是一首在我国流行于20年代到40年代的学堂乐歌,李叔同的歌词,英国人奥德维的名曲,由于它所倾诉的迷惘惆怅之情很能代表当时大多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心绪,因此获得广泛的喜爱,并且赋予这首歌以当时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品格。

  《城南旧事》开头是《骊歌》送别,之后每一段离别之后都有同主题音乐出现,影片离情别绪的营造和音乐所塑造的情境是分不开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随着影片那"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基调成为一张发旧、珍贵而无法重拍的老照片,音乐是有穿透力的,即使那青涩看上去很膘肥,依然萦绕、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全剧通过一个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二、作者林海音简介(结合《二教》P107)

  林海音(1918-2001)原先叫林含英,最早叫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小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被日本侵占下的日本,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往北京。小英子在北京长大,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代表作品:《冬青树》、《烛心》、《婚姻的故事》等。

  林海音将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

 "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可以说是我的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脚下的毛驴,以及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骆驼......这些都给了我不尽的创作灵感

 

三、《城南旧事》故事梗概

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厚嘴唇的人"的故事;宋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