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学设计
学科 政治 授课教师 课题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材 必修2《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明确公民的政治性义务;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义务;通过总结归纳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树立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内容,政治性义务的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难点: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性义务对于公民的意义,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图片──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图片 看图片,寻找图片名称中的共同之处 引导学生关注宪法的描述,关注"人民"地位的不可撼动;迁移关注宪法中另外不可撼动的"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权力"与"权利"的区分
展示宪法的表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设问: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阅读宪法,思考问题 区分"权力"与"权利",为更好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奠定基础 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具体内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谁?
谁具有这个权利?
政治自由
监督权
1.展示"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含义
2.展示课前调查关于"你知道政治权利与自由都有哪些吗?"这个问题的同学讨论。同时展示正确答案
3.展示课前调查中同学们的问题:(1)我们中学生有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罪犯呢? (2)选居委会主任的时候是不是在行使选举权呢?
展示情境:海南海口琼山监狱进行人大代表选举的照片
展示宪法条文:第34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展示选举法:相关条文
探究判断:请判断以下情境是否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高二(1)班的同学们在进行班长选举。
某村的村民在进行村委会主任的选举 。
1.展示宪法第35条(政治自由)并逐一举例说明
探究思考: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吗?政治自由就是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是吗?
情境分析:2013年山西"等待地震"的时事,引发思考"言论自由"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展示法律条文:《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联合国公民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他山之石:各国宪法中对于自由的界定、孟德斯鸠、马克思关于自由的名言名句。
2.故事情境:诸葛亮《自表后主》: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探究思考:谁监督,监督谁?监督真的有用吗? 该如何行使监督权?
法律条文展示:宪法41条(监督权)
数据说明:3013年9月监察部中纪委新的举报网站启用,网络举报数量,立案调查中群众举报比例,国家的相关监督举报制度。
情境:"我有问题问总理"
总结归纳。 思考问题
分析情境
阅读宪法
探究判断
阅读宪法相关规定
思考问题
分析情境
阅读相关法律条文
名言借鉴
阅读古文
思考问题
阅读宪法
分析数据
感受情境 比较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差距
理解并掌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知识:
1.含义
2.拥有这个权利的资格
国籍
年龄
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
巩固新学知识
理解并掌握"政治自由"的相关知识
理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过渡
理解并掌握"监督权"的相关知识
1.监督谁?谁监督?(主体问题)
2.监督权的意义
3.监督权的行使方式: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