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史记》及与课文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掌握词类
活用之名
词作状语 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的叙事技巧
2.学会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 情感目标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知作者]
司马迁(前145或13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少时在长安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承继其父遗志,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主要作品: 《史记》。
[知背景]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6年破关入秦,先行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项羽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乘胜向咸阳进发,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知常识]
1.《史记》
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