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1)第1页

2.7 短歌行 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诗题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可配乐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