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原创《2.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原创《2.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具体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了解卢瑟福实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的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教学重点】

   原子模型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卢瑟福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前准备】

   课件、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水电解实验装置图,提问: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还可不可以再分呢?

结合电解水实验,分析得出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这种粒子叫原子。

原子是怎样的微粒呢?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踏上了探究之旅。 实心球模型的得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建立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为近代原子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实心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