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第1页

 青州实验中学"目标导引+任务驱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导学案 校训:公 善 勤 实

课题名称: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年级:高三 学科:历史 命制人: 使用日期: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19世纪末中国与日本的对比,概括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2.按照时序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3.逐条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及危害,说明《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严重不平等条约。 4.从中国与日本、灾难与觉醒等角度,分析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5.简述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时间、概况、结果、影响等。

6.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比较《辛丑条约》与以往的条约的不同及原因。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概况比较对比

日本 中国 政治 洋务运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地缘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地大物博 军事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增强军事实力 结论 中国封建社会腐朽落后 2、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

欲维持我帝国之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然立于万国之间,以保持安宁,则不可不攻击

支那将现今之清国分割为若干小邦。先讨台湾,干涉朝鲜,进而处分琉球等等,且以断然与清国交战之决心而坚决行之,实乃当继续之国策是也。 --1887年,《征讨清国策》

(3)清政府:清政府政局腐败,军备废弛

(4)直接原因:

(二)过程: 年到 年

程 事件 经过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船只,挑起战争。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黄海海战 北洋水师虽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保船避战,退守威海卫。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影响 割地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款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

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设厂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国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

费",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实质是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四)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1、对日本:

2、对中国:

(1)灾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日本的胜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加深。

(2)中华民族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清王朝: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

《马关条约》的墨迹尚未干透,1896年3月,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的13名学生已经

踏上了负笈东渡的途程。他们的航向,同千余年前的遣唐使们刚好相反......而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作用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地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合作探究任务: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1)依据材料一,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对中国有什么严重危害性?(6分)

材料二 1898年7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撤离威海卫,三囡子将军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举杯(日本人撤离威海卫后仅一天,英国海军就向清朝强行租借)。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材料三 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费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每仿形,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张之洞《劝学篇》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6分)

材料四 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民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

  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慌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恶劣影响。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战败的原因。(6分)

二、八国联军侵华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为实现瓜分中国计划而发动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2、借口:

(二)过程:1、爆发: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

《辛丑条约》有何突出特点?

(1)从内容上看,没有割地、开埠等侵略要求,但带有强烈的殖民政治色彩。

(2)从目的上看,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惩罚中国人民(赔款数额与当时中国人口对等)。所以对清政府既维护其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

(3)从危害上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三)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当堂检测】答案书写处:1-5

1.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 )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大连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

B.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

C.日本对朝鲜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 D.日本对台湾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

2.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

A.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3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4.甲午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 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 A.甲午战争重挫了民族自信心 B.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

         C.历史评价受到留日学生影响 D.中日综合国力发生巨大逆转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 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课后拓展】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侵华目的的变化:

(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市场的愿望。(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3)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

2、侵华特征的变化:

(1)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家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2) 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带给中国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

3、侵华方式的变化:

(1)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2)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