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改制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
1.改制的背景
(1)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
(2)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之争十分激烈。
"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3)忽必烈即汗位后,立志变通创新。
2.改制的主要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①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②方案:按照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③具体内容:
A.改革中央机构:
B.改革地方机构
C.实行兵民分治政策
D.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E.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④影响: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①主要措施
A.确定立国方针:农桑立国
B.建立农业机构:大司农司、劝农使
C.完善农业法规:
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
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颁布"农桑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