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设计思路: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第5章第3节的内容。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重点在于对此过程的记忆,而高一学生对概念过程等的记忆兴趣不浓,因此需采用学生自主活动学习、教具、改编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切身体会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
二、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化学反应式。
2、细胞有氧化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以及适应的特征,逐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意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