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体味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文化",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你能列举出一些跟它有关的词汇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究竟什么是"文化"。 列举与"文化"有关的词汇。 通过设问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正题。 1.感悟文化 环节一:看春运,说文化
在我们的印象中,"文化"包含着非常宏大的内容,可事实上,文化现象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每年一度的"春运"就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PPT-2"回家")。
"春运"被戏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每年这段时间,将近2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规模达到世界人口1/3。大家想过为什么会有"春运"呢?
除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春运"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密切相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化与亲和力最典型的表现。正如搜狐网专题《过年回家,拦不住的温暖需求》所言:见PPT-3。而这恰恰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刻影响。
环节二:晒年俗,议文化
提问:过春节,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PPT-4"晒一晒")
可补充:"逛厂甸"(PPT-5)。
北京厂甸以琉璃厂文化街闻名遐迩。过年时厂甸是特定的市场,除展销文物、书画、字帖、金石、珠宝、玉器等工艺品外,各种京味风味小吃,像年糕、元宵、爱窝窝、茶汤、灌肠、豆腐脑儿、炒肝等,非常丰富。最有厂甸特点的是三尺多长的大糖葫芦,几乎成了逛厂甸的标志。
在人类的遗传中,自然遗传固然重要,文化遗传更为重要。年俗就好比"文化DNA",代代相传。
提问:通过分享年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1) 回忆联想"春运"场景,分享生活体验。
(2)学生思考回答"春运"的原因。
(3)回答问题:
今年春节你在哪儿过的年?
你家过春节的年俗有哪些?
你印象最深的年俗是什么?
(4)学生回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文化各具特色。 通过对"春运"现象的观察和对春节年俗的分析,让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体验文化的影响、感受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