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语文)
课 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熟读背诵,学习作者抒情表意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2.能力目标 苏轼的豪放诗歌风格赏析和复杂感情理解。 3.德育目标 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重点:会背诵默写,能理解诗词体现的情感、价值和作者的词风。 难点:形成对苏轼的初步认识,并能用较为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设置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说 出自己所知道的苏轼。老师引导学生概括重要信息,并学会使用最完美的表达方式来表达。 老师总结: 如果一个人穷其一生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就会认为他是个人 才甚至天才,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不乏这样的佼佼者。 可是如果一位文人,他的诗、辞、散文、书法、绘画造诣极高,在多个 领域的综合成就无出其右者,我们又应该怎样定义他呢?三苏、苏门四学士、唐宋八大家、苏辛、苏黄、文苏(文与可)、宋四家(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概括: 1.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 2.在诗歌方面成就卓著,苏黄并称。 3.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家,苏辛并称。 4.是写赋的能手,如 《赤壁赋》。 5.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米蔡并称。
李清照这样描述他:"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辞亦尔"。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不十分用力而成大家!
他一生坎坷多舛,被人中伤,遭人暗算,以致不断被贬谪,颠沛流离。难得的是他身处其间,却又倜傥潇洒、俊秀旷达。从容、淡泊、宁静的形象竟是让人读之不透的迷。难怪有位现代文学大家这样描述他:"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这样一位五百年未必出一位的天才中的天才,我们该学习他的什么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设疑自探
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独立探究解决哪些问题?形成书面文字。
老师预设:
1.全词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应怎样诵读?
2.全词选择了哪些意象?--与柳永笔下的意象有何不同?为什么?
3.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为什么?
4.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有何与众不同处?
5.你从词中读出了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诗文才具有真正不朽的本质?
6.是什么促使他写出了如此神来之文?--背景?
7.你最喜欢哪一句?说出理由-从最少两个角度鉴赏之。
此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独立探究,能形成初步的认识,并用口语或书画语表达出来。
三、解疑合探:
在前一阶段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可引导学生从最后一个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诵读体会,进而引导到如何鉴赏。着重解决:请学生大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①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滚滚东去的大江、奔腾不息的波涛、千古英雄豪杰,这种大场景的描写,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为悠久的时间背景,江山、历史、人物一起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意境开阔,气象宏伟,唤起读者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向往。江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的伟力、人类的历史、岁月的流逝,最容易引发人的各种深沉感情和哲思,也最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和感情的共鸣。
②为什么要用"人道是"?
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
③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何作用?
选择了穿空的乱石,突出其险怪;拍岸的惊涛突出水石汹涌相搏的惊险;如雪的浪花突出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写出了古战场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赤壁之战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最终烘托人物形象,引起人的无限赞叹和向往。
④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何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俊秀,人物又是一代豪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的怀古幽情?于是引出下片一大段抒情。
⑤下片着力塑造了周瑜什么形象?为何选择周瑜?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丰姿。史书记载,小乔嫁周瑜,不久周瑜被拜为大都督,是在建安三年,周瑜年仅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写,24岁,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苏轼故意把建安十三年改为建安三年。
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以此突出"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要有柔肠,即所谓"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骨,而且要有柔肠。
"羽扇纶巾"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突出其从容闲雅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这几句突出了周瑜建功立业之年少、功业之伟大、形象之儒雅非凡。 ⑥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十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a.实景的雄奇壮丽和虚景雄伟壮观衬托人物功业;
b.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儒雅神俊:
c.作者的早发华发功业无成对比周瑜少年得志; d.一时多少豪杰随水流逝突出周瑜的功业不朽; ⑦后五句怎样写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鬟斑白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更显得残酷无情,更易引起人的感伤和惆怅。"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应是"应笑我多情",用自嘲的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酬月,在逆境中流露出乐观旷达之情。 四.质疑再探: 在解读全诗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入,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探究。 五,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鉴赏题型,试着出一两个题, 同桌交换,一看对方出题技巧,二看自己会不会解答。 2.老师出题:与《赤壁赋》进行内容和写法上的比较,找出相关联的地方,进一步理解苏轼诗文中的情感。
补充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