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第3周 课标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2.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古代叙事散文单元。三篇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学习文言叙事特有的简洁之美。
本单元的重点要学习通过叙事来刻画人物形象。叙事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可读性强,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以语言、行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展现人物特征,而作者绝不出来下一按语。这些正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突出特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几个历史人物都有才华,有个性,以中国传统道德的"义"为思想核心。《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写烛之武的言辞,刻画的是一个"辩士"形象。重在"品味人物语言"。《荆轲刺秦王》记叙了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的全过程,再现了荆轲向秦王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侠士"形象。重在"欣赏人物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鸿门宴》故事发展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丰满的"将帅"形象。
总之, 文言文是文学、文章、文化的载体。对人物形象的品味和评价,体会这些人物身上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挖掘文章内涵。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文的常识,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本单元激发学习兴趣,强调诵读,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提出三篇文章中不能理解的字词和句式,以小组的形式将这些字词归类整理。教师负责提供字词整理样例(古今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烛之武退秦师》要落实文言中的状语后置句,落实实词:是、执事、东道主、行李、敝、与等字。落实虚词:也、而、焉。《荆轲刺秦王》熟悉掌握定语后置句,落实实词:函、怪、迟、闻、箕、顾、兵、穷、陈。落实虚词:乃、以。《鸿门宴》总结宾语前置句,落实实词:兄、翼、上、籍、刑、道、间、目、谢、胜等。落实虚词: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