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历史本质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重点、难点 1、重点: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2、难点: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手段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问题情景: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大方面的变迁?自主学习:服饰方面、饮食方面、居室建筑、习俗风尚。(让生展示资料2分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展览馆,去感受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预习完成)
【讲授新课】
(一)、断发易服--人的形像
1、服饰:(1)晚清:长袍马褂、西装革履并行(西装第一批:买办、洋行职员、留学生;清末新政:新军、新式学堂。)
19世纪中国的精英们开始穿西装的原因:①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故要向人民证明西方文化的先进;②要接受西方的文明,更好的融入世界;③西服简洁、适用,与工业文明相适应。
[迷点指津] 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2) 民国:政府推动、民间随意(政府:礼服形制,新服饰走向民间;中西合璧:中山装、旗袍)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该服裝的政治含义: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五个纽扣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分立主张,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 (五权分立,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1925)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他认为中国从前实行行政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流弊很大,而西方各国所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也不大完全,因此,提出采取西洋各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宪法的长处,并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而创立了以五权分立概念为核心理念的宪法。
旗袍的变化:布料、短袖无袖、收腰紧身、开叉
(3) 新中国:
① 20世纪50年代女性最时尚的列宁装、布拉基(连衣裙)(原因): 以俄为师;政治风气的影响。
②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原因):中苏、中美关系恶化;计划经济下物资紧缺,不追求美观;政治风气影响(军人地位高,待遇好)
③20世纪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
④21世纪服装: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社会风气开明;对外开放,文化交流(原因)
⑤二十一世纪新的汉服:原因:经济发展,国家崛起,大国自信;对外输送中国文化。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表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上衣下裙、旗袍;服饰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现: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服饰特征:政治色彩强烈;时代特征:独立自主、艰苦朴素。
(3)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表现:异彩纷呈;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时代特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2、发足:鲜明的政治色彩
(1)断发:晚清:1910,准许剪发(同光留学生"改装去辫");民国:《剪辫通令》
(2)不缠足:晚清:政府反缠足;教会"天足运动";维新变法:女权运动,"不缠足会";民国:伴随着妇女解放,缠足逐步废除。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吃、住变化
1、饮食:
(1)传统饮食:丰富且多有地方特色;
(2)鸦片战争后:西餐、面包、咖啡成为时尚(传统:南米北面;八大菜系、各地小吃丰富;
(3)近代:西餐、面包、咖啡出现(多为上层享用)。
西餐传人的影响:丰富了中国饮食的种类;更新了中国饮食观念,注重营养搭配;开始注重分餐。
2、建筑
(1)西式建筑:通商口岸、大城市日多;
(2)中式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中国建筑特色--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屋檐相接含蓄保守封闭;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以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方式为主。)
(3)中西合璧: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西方传统建筑注重反映宗教文化;西方传统建筑的特点: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3、特点:演进突出表现在城市的上层和富贵人家,贫苦人民没有多大变化。
近代西方建筑的传人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建筑风格开始发生变法(如北方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材料的变法(由砖木向钢筋混泥土);房屋功能的变法(注重通风、采光,排水等)。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1)外因: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2)内因:①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②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③思想解放: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