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赋"的文体特点。
(2)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3)积累和掌握"一"、"爱"、"取"、"族"、"毕"等实词和"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3、情感目标
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认识本文观点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1、 赋的文体特点及文章主题思想。
2、 背诵。
教学过程:
一、相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二)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乃)。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三)文体特点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班固在其《两都赋序》里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漓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喧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