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 再别康桥 教案(1)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 再别康桥 教案(1)第1页

《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悟徐志摩诗歌和谐柔美的音韵,感知和揣摩诗歌中极富绘画美的意象。

2. 借助象征手法,感受和品味诗人细腻真切的情感美,体会徐志摩感情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理解诗人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妙处。

3.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只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四月天》)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徐志摩对其有很深的感情。

  三、问题设计

1.导入设计

在漫长而浩瀚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尽管他的生命像一颗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但是他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如淡雅别致的水墨画,或如浓墨重彩的西洋画;他的诗歌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或如忧伤缠绵的小夜曲,或如轻柔曼妙的萨克斯,为我们的心灵涂抹了芬芳馥郁的诗情画意。他是谁呢?徐志摩。今天我们就走进康桥,去领略康河的美丽;我们就走进徐志摩,去领略徐志摩的魅力。

2.意境再现与情感体验

提示:《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