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地理第七册第四章开始人文地理的教学,前两节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这一节是新内容,以往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围绕人类的居住地,介绍了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学知识又有用于生活。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 技能掌握与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5、 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展开讨论,结合南通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四、 学程和导学活动
(引入)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活动)讨论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点。
(师总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板书)一、城市与乡村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环境状况 较自然 人工化 发展程度 低 高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低 高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度 少、低 多、高 功能 单一 多元化 联系 疏远 紧密 生活水平 低 高 从事的主要工作 农业 工商业 分 布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早期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影响大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军事 出示图片或阅读书本插图: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9月26日我们迎来了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南通召开这样一个盛会,请分析讨论南通作为世界大城市带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员的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