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3 2.1荒漠化的防治 学案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3  2.1荒漠化的防治  学案第1页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① ,是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 ② 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自然特征。

  (1)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③ 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亚欧大陆的腹地。

  (2)地形: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3)气候:干旱为主的 ④ 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 ⑤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减少。

  (4)植被:自东向西形成以 ⑥ 、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2.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 ⑦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 ⑧ ,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⑨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⑩ 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