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详细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详细教案第1页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

  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是个贬义词。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还有一种新的含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中国现当代最负盛名的美学大师。香港大学文学院毕业,先后在英国、法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有《诗论》《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三.解题: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我们在初中学过邓拓的杂文《不求甚解》,里面说:"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说明邓拓是反对"咬文嚼字"的。但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鼓吹这种精神呢?而且用"咬文嚼字"这句话做标题,这个词语在文中是什么含义呢?或者说作者赋予了这个成语的新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正面理解在课文中找出来。(找关键句)

(学生回答)

  明确: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充分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齐读第3段[至"完全不变")。

  (全文分8个自然段,第3段比较复杂,有11行)

  作者在进行旧词新用时,对这个成语的传统含义不是全然不顾,有几句很辩证的分析:"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的时候,要学会使用转折复句,避免把问题简单化。在提出新观点时,要兼顾传统观点,要有一个从旧到新的过程。

  "无论阅读或写作",说明咬文嚼字的精神,应当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提问:作者是怎样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的--他主要是采用哪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每一页都有语言标志,找出来。

P40"这是炼字的好例。"P 41"姑且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P42"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P43"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例证法说明道理的。请大家先阅读1-5段,看作者举了哪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