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职演说 学案
·知识概览·
【作品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始投身教育。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其特点如下: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重点理解】
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3.作者是怎样来谈敬爱师友的?
【答案】 古人讲"天地君亲师""尊师如父",这是对长者的礼敬,是对学问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一个对师长都不尊敬的人,何以坦诚对待别人。同学更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是患难与共的良伴,是切磋技艺的益友,因此与同学"尤应互相亲爱"。蔡元培校长的一席话对学子们产生警诫作用,更能引人深思。
4.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作者的这种希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价值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力求在学校多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学术修养,争取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难点探究】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提示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