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4.6 超重与失重(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超重、失重概念;理解两种现象中的力的大
小关系及加速度方向。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学会思考分析,提高其讨论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⒈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能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⒉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能把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结合起来解释超重与失重现象。
教 具 弹簧秤28个 打点计时器用重锤28个 超重失重演示仪一台 体重计一台
录像资料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学生猜测→设计试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课 时 数 1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与失重的问题,究竟什么是超重与失重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探究性实验。(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性实验:(胶片)(学生分组活动)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用手带动弹簧秤和物体一起:(如图)观察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如何变化?
⑴向上加速运动
⑵向下加速运动
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如何变化?
问题:
1. 弹簧秤的示数取决于什么?(学生活动)
(取决于钩码对弹簧秤的拉力)
2. 弹簧秤的示数是否总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
什么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什么情况下不等于?
实验分析:(胶片)
设钩码的质量为m,分别以加速度做以下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如何?
⑴ 加速下降
⑵ 加速上升
⑶ 减速上升
⑷ 减速下降。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弹簧秤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受到的拉力。
分析:以钩码为研究对象,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