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秋声赋 学案
目标定位
1. 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创作及写这篇赋时的背景。
2. 鉴赏骈散结合、铺陈渲染的赋体手法和对比映衬的手法。
3. 品味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的特质。
4.理解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年丧父,母亲教他读书,家境较为贫困。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从此在地方和中央做官。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改革,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2.背景探寻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时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夷陵;39岁时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年,又被宦官诬陷。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长期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
本文写于作者53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之情。就是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作者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3.文学常识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产生于汉代,盛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代。讲究文辞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