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设计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鹿泉区铜冶镇第一中学 吴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公元纪年法,明确公元元年、世纪、年代等时间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

  2、能够看懂年代尺,明确年代尺和数轴的不同点。

  3、能够正确计算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长度。

  4、掌握通过列表格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多媒体中"年和年代、年和世纪转换"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得出年和年代、年和世纪转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正确计算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长度的方法,从而掌握"难得不会想简单的"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填写表格并分析讨论该怎样设计表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归纳概括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学情分析:

  1、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了《论语》,并掌握了"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

  2、同学们已经学完七年级上册这本历史教科书,马上开始进行复习。而复习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3、同学们在平时已经能够计算自己的年龄,这为计算两个都是公元前或者两个都是公元后的时间长度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1、明确时间概念:公元元年、世纪、年代;

  2、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

  3、列表格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尤其是计算公元前和公元后时间长度的方法。

  2、列表格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的方法。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在《论语》中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哪位同学可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呢?

  很好!这位同学回答得比较准确。(大屏幕显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此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其基本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我们已经学完这本历史教科书,为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我们需要复习。复习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本课的复习活动要求大家既动脑又动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看谁做得更好。

  二、新课

  1、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①本节课主要包括:明确时间概念和学会知识归类两大部分的内容。(板书:明确时间概念,学会知识归类。)

  ②我们首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1、了解公元纪年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2、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3、掌握通过列表格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2、明确时间概念

  ①老师提问:同学们,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呢?到今年(2015年)你多大了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教师:同学们刚才说到的2001年、2015年都属于公元纪年。(多媒体展示):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就是公元纪年,你知道公元元年是哪一年吗?

  (多媒体展示):

  把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在这一年以前的叫公元前××年,公元前常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在这一年以后的叫公元××年,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

  ③我们了解了公元纪年法中的公元元年是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两个时间概念:年代和世纪。多少年为一个年代呢?多少年为一个世纪呢?

  多媒体展示:

  0~~19 初年 20~~29 20年代

  30~~39 30年代 40~~49 40年代

  50~~59 50年代 60~~69 60年代

  70~~79 70年代 80~~89 80年代

  90~~99 90年代(末期)

  ④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除了头20年叫初年之外,你能发现年和年代转换的规律吗?

  

  ⑤年和世纪的转换

  公元 1年--100年 公元1世纪

  公元 101年--200年 公元2世纪

  公元 201年--300年 公元3世纪

  公元 901年--1000年 公元10世纪

  公元 1001年--1100年 公元11世纪

  从中,你可以发现年和世纪转换的规律吗?

  发现规律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完成后面几个年和世纪的转换。

  同学们完成的很好。公元前的转换和刚才所学的是一样的。(多媒体展示公元前和世纪转换的相关内容)

  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下面请看"学以致用"环节,检验一下你学会了吗?

  多媒体展示"学以致用"的练习题。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在约公元前2070年,大约是公元前 世纪 年代。

  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应该是公元前 世纪 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应该是 世纪

年代。

  18世纪60年代是从 年到 年。

  ⑦掌握了公元纪年的时间概念之后,我们来一块学习如何计算时间长度。

  为了直观教学,我们通常用年代尺表示时间(多媒体展示)。图中:司马迁于公元前104年开始写《史记》,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相距多少年呢?

  

  同学们说两个事件相距209年,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大家要学会一个方法:难得不会想简单的。大家看下面的年代尺。

  比较年代尺和数轴,你发现年代尺和数轴在计算上主要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展示"年代尺和数轴",学生认真观察。

  

  

  

  ⑧在这个短时间的年代尺上,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在公元纪年中计算时间长度的规律呢?提示:从都是公元前、都是公元后和公元前后三种情况分析。

  

  同学们都很聪明,很快就找到了计算时间长度的规律,这时候大家再回头分析:司马迁于公元前104年开始写《史记》,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相距多少年呢?

  ⑨刚才所讲的内容你都学会了吗?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参加活动。

  1.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算一算,它持续了 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 年;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它持续了 年。

   2.结合年代尺想想看,56年是 世纪 年代,125年是 世纪 年代;1311年是 世纪初;1994年是 世纪 年代,又叫 世纪末。

  

  3、学会知识归类

  ①明确时间概念,学会计算时间长度之后,我们一块来进入今天的第二块内容:学会知识归类。

  复习旧知识,最好把知识归类。而归类复习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板书:列表格)。下面就请大家动脑又动手,填写表格或设计表格。

  ②先请大家合作完成课本132页"活动二"的第1题。同时分析:你能从第1题中总结出自己该怎样设计表格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又快又准确。为大家的出色表现鼓掌。

  

③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的主要事迹。

(只设计表格,暂时不填写内容)

三、对照板书小结本节课内容。

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呢?

四、作业: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孔子、屈原、司马迁、张仲景、祖冲之的所处朝代或时期、身份、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