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本节的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
3、在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感受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4、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引入】思考:什么叫溶液?初中你们学习过哪些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在生活里你又看到哪些表示溶液浓度的方式?
【图片投影】生活中浓度的表示方式
【设计意图】回忆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配制。
【教师】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投影】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其中,B表示各种溶质)
表达式:c(B)=
单位:mol/L1(或mol·L-1)
【课堂练习 】
1.18.4mol/L的H2SO4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