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诗鉴赏评价
【考点说明】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属E级:鉴赏评价。
【复习策略】
诗歌鉴赏题多选取唐宋诗词,元曲小令等作为测试材料。采用主观题形式,是2002年的新题型,此前,都是一至两道客观题。客观题限制了考生的思维,把诗歌鉴赏束缚在四个选项中,不能见仁见智,很容易误导考生;主观题虽然增加了考生的书写量,但是,可以让考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才是真正的的鉴赏评价。其实,上海题一直就是这样考的,复习时可以参考这几年的上海高考题。此外,熟记一些专用术语,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供做题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的《2003年高考语文考查目标的说明》中说:"我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散文,也应该可以作为测试材料的。"也就是说有可能选诗歌以外的文言散文来考查这一考点。
【题型例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年全国高考题第16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说:此题答案是: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人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第一问2分,后两问4分,答案意思对即可,言之成理却与答案不同者可酌情给分。此题第一问的要点是"杜鹃啼"的文化内涵:不如归去,凄切、悲伤;第二问的要点是想回去但身不由己,不能决定归期;第三问的要点是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有家难归的感慨。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17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