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掌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情境探究,能准确把握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解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提升自己素质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难点:按劳分配的含义与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与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设疑:我国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劳分配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生产决定分配(温故知新)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美丽的山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按劳分配 (板书)
教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