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包身工 教案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包身工 教案第1页

11 包身工

夏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这种文体

2、了解包身工这个特殊的群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2、通过细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品味语言和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懑,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

难点:学习文章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今天很多农民工的薪酬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但在八十多年以前,有那么一群农民工她们连做人的最基本的自由和尊严都没有,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包身工。今天我们就跟随夏衍的脚步,去看一看那个年代的故事。

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文体介绍:

  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包身工

  包身工最早出现在上海的日本纱厂内,1925年"五卅运动"后,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多为青少年)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整体感知

  课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的情景。请以关键时间点将文章分为四部分。

  四点一刻 起床的场景 包身工的来历

  四点半 吃饭的场景 雇用包身工的原因

  五点钟 上工的场景 包身工带来的效益

  十七点 总结包身工的生活 包身工制度的趋势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

  写法:时间顺序

  手法:点面结合

"面",就是指人物的群体描写,如写包身工起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