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 再别康桥 教案2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 再别康桥 教案2第5页

拨

析疑 6.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就立意、选材、剪裁几方面提问,而不要揪住细枝末节不放。(深入到学生中,与其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或弄不懂的问题(例如):

①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好在哪里?

③"油油地"和"招摇"在这里分别有什么好处?体会"甘心"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④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⑤诗人"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的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⑥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⑦既然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何又说"但我不能放歌"?

【解说】刚才大家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就是未了捍卫自己心中别人无法体验的康桥么?鲁迅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每个人在感受事物时都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体验。

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黄磊了。老师也给你们来点音乐,好不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6.播放配乐课文画面(有诗文无朗读)前:

【解说】作者写尽了康桥无限景,却道不尽离别无限情。此情此景,情景交融,怎能不令人醉在心头。老师为你们的进步表示祝贺,你们不想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吗?

7.学生分析诗歌形式"三美"时: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

绘画美:诗歌的语言多选用色彩富丽的词语;音乐美:诗歌的音节琅琅上口,错落有致;建筑美: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想读

说读 6.分小组反复自由朗读课文:

①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发问,在小组内自由交流。

②每个大组选择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合作解答,推举一人执笔写成60字以上的小研究论文在班上交流。其它组的同学补充,不同观点允许辩论。

7.学生朗读课文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心中的康桥表达出来。(可以说出来,读出来,也可以唱出来,甚至可以跳出来,但要文辞优美)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

②就你最喜欢的诗句略作赏析。

8.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心中的康桥后:

举例说明《再别康桥》在形式上是怎样体现"新月派"诗人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

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

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4.通过探究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的立体、多向交流,形成民主、和谐、协作的学习氛围

 5."想像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自主赏析突出了其主体性,也体现了建构主义论、接受美学和多元智能等现代教育理论的理念。 反

疑 8.背诵指导(出示三种背诵的提示:投影5~7)

9.出示古代写离情的诗句(投影8)后:

【旁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人用自己的"才"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情",把自己的"康桥情结"融汇在了这首如小夜曲一般优美的《再别康桥》里。这也许是这首诗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真正原因吧。难怪朱自清先生说"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10.出示古代诗词中写"挥手"的诗句(投影9)

11.出示改写后的《再别康桥》(投影10)后:

【解说】一首优美的诗歌就像一曲动人的旋律,令人不由的想要反复吟唱,让我们再次在音乐中品味康桥的美。

12.再现康桥美景和背景音乐,一齐背诵课文。

 【画外音】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这或许才是揭开这首诗朦胧面纱的真谛吧。 背读

写读 三、研读评价,揣摩韵味、得精髓:

9.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温馨提示】:①提示上句,缺省下句(投影5);②关键词语:轻轻的、金柳、青荇、榆荫,寻梦、笙箫、悄悄的(投影6);

③重现康桥实景,画面联想记忆(投影7)

 10.比较鉴赏:

 ①自古写离愁别绪的诗作可谓灿若星河,大家还记得哪些诗词?这些诗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柳永《雨霖铃》一词中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感觉和《在别康桥》带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中等生及以下回答)

②赏析徐志摩的《莎扬娜拉》(优生回答)

 谈谈你的总的看法。

 仔细品味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的主张。

 发挥想象,口头描述女郎的形象和内心活动。

 11.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①摘录有关"挥手"的古代诗句。(中等及以下学生做)

 ②仿照《送友人》,把《再别康桥》改写成一首五言律诗。

 模仿《再别康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改写成一首现代诗。(优生做) 6."温故而知新。"以学生旧有经验为起点,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并增加其语文素养的积淀。

 

 7.以读促写,有助于积累语言和语感,训练其发散、求异、转移、逆向等创新思维能力

 6.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解决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